徐毓枬是上海人,当时还留在上海,我去找他,以后就做了他的研究生。
他们以此引导我们来混战一场。对于前者,经验不足,需要总结经验教训,端正前进道路。
几年前他们在北京开会时,我就讲过转轨国家的提法不妥当。不能让这些错误思潮把人们的思想搞的乱七八糟、六神无主,不能让这些错误思潮把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引入歧途,像戈尔巴乔夫的多元化、公开化所导致的灾难后果那样。我历来对转轨国家的提法有保留意见。不知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,是坚持社会主义的。他的人民社会主义具有五个特征:(1)以民为主。
现在,不讲社会主义的少了,任意解释社会主义的东西多起来了。因此,我们不能稀里糊涂地人云亦云,把中国也说成转轨国家,即把以公有制为主体转到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国家。符合社会主义方向,讲得越多越好,包括市场经济。
这本来就是个‘引蛇出动之计,果然,孙冶方赤膊上阵了。邓小平讲,反对改革是少数,赞成改革的占百分之九十九。所以,即使为了他们的利益,也要强调公共利益,强调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。此项任务下达的时间很紧,但我仍希望能在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中完成,在不增添您精神负担的情况下努力做好此项工作。
我现在年纪大了,该休息休息了。改革使大多数人生活得更好,为什么不支持改革呢? 当然会拥护改革。
您提出这些观点,也是负责任的,完全是一个真正有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肺腑之言,抛开了个人恩怨得失。1961年,平衡组还在杨坚白的带领下赴辽宁,调查大跃进以来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,促使我们思考重大的经济理论问题。在更多理论工作者还没有下最大决心,作最大努力转到这条轨迹上的时候,我们必须大力提高这种理论研究风气。当助教,虽然钱少,但比穷学生要好些。
后来新中国成立,选拔去苏联留学,也是陈岱老、南汉宸面试的。那么,我们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呢? 很显然,我们之间不在意气之争,而是有不同阶级立场。计划应是指导性的,主要调节宏观层次,市场主要调节微观层次。先是看别人的,试探着改,后来看着自己的改。
公有制为主体、共同富裕这两条,缺了哪一条都不是社会主义,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也是这个社会主义。大学回忆 【桁林】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,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,培养了很多人才,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现象。
那也是错误的做法,不能一卖了之。后来,适度从紧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宏观调控政策写入了党的决议。
这些在学术上都是不好的风气。抓民生、抓分配固然重要,财产关系更加重要,所有制是决定因素,还得要抓所有制。结果,孙冶方很有兴趣,我也很有兴趣,相互之间是很默契的。当时改革之风已经吹起来了, 三中全会谈到了经济体制改革,改革风潮已经有了,虽然刘少奇还没有平反,但是, 用行政办法还是用经济办法,这个问题可以公开讨论了。时直今日,美国财富还在集中,这不是我们的正道。是问题本身牵动大家思考,有很多人关心,在寻找答案,因而才会掀起风波。
批判不单指着杨坚白,矛头还指向了孙冶方,因为孙冶方支持杨坚白。我对于企业改革研究的最后一篇文章见于2002年在加拿大的演讲,之后没有再写,我在注意观察、思考,有一些不同的看法。
主张和平、走改良主义道路,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也不完全否定,但不能牺牲工人阶级的利益,不能牺牲公众利益。对年轻人的寄语 【桁林】您对年轻学子有何寄语? 【刘老】踏踏实实,勤勤恳恳
进入 刘国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改革 。现在有这样的力量、有这样的能力逐步解决贫富差距。
有人说您反对改革、反对市场经济。当然,西方经济学是需要,问题在于它要成为我们的主流,要取代马克思主义。现在有人在社会主义上做文章,混淆视听。同样地,他们编这本书,也不是为了支持我,而是要支持正确的意见,支持正确的改革方向,不能走私有化、自由化的方向,我们就是反对私有化、自由化。
事实胜于雄辩,后来的事实此文的观点是正确的。不能像炒股票一样,把某个人的学术水平人为地炒高,名气炒大,这是虚假的、站不住脚的。
后来,东欧、日本、印度、英国有人专门研究我的再生产理论思想,把这些东西当作经济增长的模型,重新表述并画了很多图表。通过总结治理通货膨胀、通货紧缩成功经验,最后得出中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个结论。
没有想到这是最后一面。邓小平思想许多地方都强调这一点。
他不但编了这一本,还编了《郎旋风》。但是,我们这些次要分子不久就落实了政策,而孙冶方被揪入狱。这段时期,我主要是参加计委综合局和研究室的调研,搞了大量的调研,如到华东数省、中南数省调研,到罗马尼亚、南斯拉夫考察。周总理说回来再搞运动吧,这样整个学部都回到了北京,又搞了两年政治运动。
原来是几头小猪,越养越多,猪多了劳神得很。从杨坚白1963年的那篇《论生产价格》一文开始,那篇文章是他和何建章写的。
这些我都参与了,推动我国开展数量经济研究和数量经济学科的发展。您能否也简单地谈一谈? 【刘老】1978年我写了《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》一文,文章是写在三中全会之后、六中全会之前。
后来我就到天津南开大学去当助教了。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人是邓小平,不是别人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敢作敢为网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